路漫漫其曲折兮(In the Wilderness)(民14:1-10) 下集

  今日的講道經文,接續著上述故事,請看:民數記14: 1-10。

14:1 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
14:2 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
14:3 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
14:4 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
14:5 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
14:6 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
14:7 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
14:8 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14:9 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14:10 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讓我先講講這段經文的文字表達。

  14:1:「那夜百姓都哭號」,那夜是長夜,而哭號將希望之旅變成絕望之路。

  14:2:全會眾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一是死在那裡,一是死在這裡。他們認為,這是橫又死、豎又死的光景。

  14:3:他們說:「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一問為什麼,就是質疑,就是不信任,問題便開始。妻子問丈夫,為什麼你的衫上有條這麼長的頭髮,問題便開始。

  14:3:他們說:「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這是經過思考、比較、抉擇的結果。比起上來,神的路不可取,回埃及更可取。去得一塊不可能得到的應許之地是愚蠢的行徑,回到埃及做奴隸更穩當。神信不過,信自己好過。

  14:4 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人性的悲劇莫大於此。神立一領袖,帶領他們出埃及。他們寧願立一領袖,帶領他們回埃及。剛剛出黑暗入光明,現在是出光明入黑暗。剛剛才度過復活節,現在卻甘心擁抱死亡。無怪乎他們哭了一個長夜。人性如此。我們也如此。

  14:5 「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摩西、亞倫不是俯伏在神面前,故此,這應不是向神認罪,而是以謙卑的生命勸阻眾人,讓眾人也謙卑下來。或者,這是對會眾的選擇表達哀傷。會眾對神絕望,而摩西、亞倫對他們的絕望表達哀傷。

  14:6 「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約書亞和迦勒也曾一起去窺探那地,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撕裂衣服,明確表達他們的憤慨。

  14:7 他倆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眾人說,回埃及是好的。約書亞和迦勒卻說,我們前面要去的地,是極好的。面對同一現實,這兩個人有不同的價值判斷。現實歸現實,如何看待這現實的價值判斷是另一回事。這兩人作出不一樣的選擇。

  14:8 這兩人說:「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重點不在艱難,重點在我們是否討神喜悅。

  14:9 這兩人繼續說:「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約書亞和迦勒鼓勵會眾「不要怕」,理由有三:一,「他們是我們的食物」,這是逆反群眾的看法。群眾認為,對方太強,他們是巨人,自己是「小薯仔」。其他探子說:「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這是巨人與侏儒的對決,必敗無疑。但約書亞和迦勒卻不同意,誰是巨人,誰是蚱蜢,還未知曉。事情的成敗,不能如此草率下判斷。二,「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這是一種神學的判斷。在當時,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守護神。成與敗,視乎這守護神「好不好打」。約書亞和迦勒認為,耶和華最好打,故這些神明會離開他們,保護不了他們了。這是對所信的耶和華的能力的宣認。三,「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其他的神明會離棄他們的子民,但耶和華不會離棄祂的子民。這是對耶和華的應許的信任。神不會撇下我們為孤兒的。

  就憑這三個理由,就憑這些信念,約書亞和迦勒鼓勵會眾「不要怕」。相反,不相信神的同在,不相信神的能力,而要回埃及,就是對神的背叛了。

  14:10 「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會眾的人生方向,已決定好了。他們選擇不信神,不相信生命的美地。他們要打死阻礙他們回埃及的人,他們做奴隸的心很堅決。在這時刻,神的榮耀顯現了,對人的反叛作出仲裁。神讓群眾講的說話成真,他們不得入迦南地,無法在人世享受那生命的福樂,他們要在曠野漂流40年,至終真的死在這曠野地。人的不信,造成自己生命的悲劇。

 

  整個故事,對我們的人生有何提示呢?

  這是一群「捉到鹿不懂脫角」的人、一班被幸福看中卻最後主動放棄幸福的人、一群在恩典中卻又踐踏恩典的人。他們原本在出埃及、入迦南的途上,卻最後演變成拒絕入迦南、而返回埃及的故事。一樁救贖事件的反敘述、反出埃及(anti-Exodus)的敘述。

  因著現實的艱難,他們不信神的承諾、不信神的大能、不信神真是神。他們憑眼見的現實而作出判斷,無視上帝應許的前景。他們的生命,有一種根深柢固的奴性。他們覺得,做一個奴隸是最安穩的事。他們寧願做一隻快樂的豬,好過個一個要冒險的人。誰阻礙他們做奴隸,他們就剷除誰。他們的肉身出了埃及,但他們的靈魂卻甘心在埃及。他們經歷過救贖,但他們卻輕視救贖。他們經歷過復活節,但他們卻眷戀那永不超生的黑暗。

  真無辦法,人性的墮落如此深不可測。

  約書亞和迦勒試圖力挽狂瀾。他們言說希望。他們認為艱難的現實不應限定靈魂的高度。艱難的現實只是走上帝道路途中遇到的挑戰,而不是注定走上帝道路的不可能。上帝的真實不是由順風順水來證明,上帝的真實由逆境中懷著希望地前行來體會。在群眾說「不」時,約書亞和迦勒懷著信仰地說「是」。

  誰對誰錯,最後,上帝顯現,作出裁判。不信的人,按其不信,領受無福樂的人生。信靠神的人,按其信仰,在前行中,終於抵達神應許之地。歷史的黑暗力量,強大得不得了。在這考驗人性的曠野,原先應是點燈的民族,其中放棄光明的人竟佔多數。唯有少數的人,在曠野裡,陶造出「歸屬神的生命質素」,他們無懼艱難,堅持信仰,堅持盼望,堅持在人間傳遞光明。你又如何呢?前行而迎向巨人,抑或回頭而甘心做一隻蚱蜢?
 

tangsir

鄧瑞強博士 (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