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七個聖事:聖事的奧秘性意義

方濟各為何不是我的教宗:基督福音與大公信仰 系列

上兩次提到,公教在中世紀到宗教改革,以至到20世紀的中葉,強調的是聖事的事效性,把聖事物化和法典化,聖事成了生產恩寵的機器。聖事的事效性只著重執行禮儀時是否按教會法典的規定去進行,只要在禮儀程序、使用的物料、唸頌的經文上合符要求,聖事便能產生有效的拯救恩寵。但人心往往是十分奇怪的,本來,聖事的事效性並不在乎執行者的品德,但由於聖事已被物化和工具化,甚麼「牌子」的工具便容易成為信徒追奉的對象。正如今天不少信徒追求使用某水果牌子的手機,雖然價格較其他型號昂貴很多,仍引來大批「粉絲」排隊搶購。在領聖體時亦出現類似的現象:司鐸(專稱為神父)派聖體較主教少人排隊,執事又再少一些,平信徒的派聖體員又再少一些,好像從主教手中領受聖體,獲取恩寵的把握大很多!梵二撥亂反正,重提聖事的奧秘性意義,讓我們先從歷史去了解初期教會對聖事的意義的思考。

公教聖事的拉丁文是sacramentum,但拉丁文流行於三世紀,早期教會使用的是希臘文,對應的希臘文是mysterion。此字有「奧秘」的意思,在新約聖經裡,福音書使用此字是指「天國的奧秘」,保羅書信指「上帝的拯救計劃」。讓我們看看以弗所書三章3~6節的經文:

用啟示讓我知道福音的奧祕,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你們讀了,就會知道我深深了解基督的奧祕;這奧祕在以前的世代沒有讓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向他的聖使徒和先知啟示一樣,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為蒙應許的人。

早期教父的論述亦反映上述聖經的觀念,這福音的奧秘已在上帝所預備的耶穌基督拯救工程裡顯明出來,就是上帝藉著基督,叫人同為後嗣,彼此共融,同為一體。故此,mysterion所表達的,原是基督救贖我們的計劃,從前被隱藏了,如今因基督而向世人顯明 – 這亦正是公教一直強調聖事的奧秘性意義。Mysterion原先並沒有禮儀行動的意思,而是指福音的奧秘、基督的奧秘。

但當西方教會進入拉丁文的時代,mysterion出現了兩個翻譯,一是mysterium,此字保留了奧秘的意思;另一個就是sacramentum,此字由sacer/ sacrare(神聖的/祝聖)和mentum(工具)組合而成,單從字面看便有「神聖或祝聖的工具、事件」或「成為神聖者的途徑及行動」等意思。在當時的一般應用中,這字除了解作奧秘外,還有宣誓和奉獻的意思。亦因此,當sacramentum應用在聖事上時,就為聖事添加了成聖、宣誓、獻祭的意思。後來,教會的發展把mysterium理解為無形的奧秘,而當使用sacramentum時,著重的是有形的標記,即後來所說的七個聖事禮儀行動。

職是之故,「奧秘/聖事」一詞原指上帝的救恩工程,透過基督的受苦得以實現,並透過教會得以延續。例如在聖體聖事上,教會分施信徒祝聖後的基督身體,藉此「玄奧而實在的方式」,叫信徒與受難而光榮勝利的基督結合。(參梵二文獻《教會憲章》7) 梵二強調的是,信徒透過聖事以玄奧的方式與基督結合,從而分享基督的生命。值得注意的是,梵二少用「恩寵」一字,明顯就是想低調處理公教先前把恩寵物化和量化,卻多次強調聖事帶來的,是一個「奧秘」,就是通過禮儀聖事,信徒玄妙的與基督結合,分享基督神聖的生命,這才是聖事所帶來的真正恩寵。

所謂的「聖事的奧秘性意義」,並不是指甚麼罪得赦免、獲得救恩等等實效性結果,卻是強調我主耶穌基督透過不同的禮儀聖事,奇妙地親臨其中;而聖事之所以能夠讓領受者獲得恩寵,並不是因為聖事是物化了的神聖東西,更不是因為主教的屬靈位份/能力較司鐸強勁。而是在禮儀之中,我主耶穌基督的親臨,與我們相遇,與我們相交,從而建立愛與共融的關係,我們亦分享他死而復活的生命。

不論是公教的「信德加聖事」,還是新教的「惟獨信心」,都不過是一種神學詮釋,教我們如何獲得天主/上帝的恩寵/恩典。但要緊的是如何活出真實的信仰生命,如何與基督合一/共融,擁有基督的生命(即擁有永生,參約壹五20) – 這是一個「奧秘」,亦是神學詮釋背後最重要的信仰意義、能力和生命!

說自己已經領洗,又常常彌撒領聖體;或者,信誓旦旦說自己舉手決志信主,卻沒有與基督共融,沒有基督的生命,仍然過著自我中心的生活,自己就是自己的天主/上帝,恐怕不但無益,反倒有害,還是喪失生命的「大害」呢!
 
sosir

蘇遠泰博士(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