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的先知如何傳道?

節錄自《我們傳甚麼?- 從神學、歷史與聖經理解福音》中的「舊約的先知如何傳道?」,(香港:香港神學院、德慧文化,2018)

傳道者不是神的擴音器,也不只是工具,他們所領受的道令自己的生命不再一樣。首先,先知成為神與人的中介人。當傳審判的禍音和福音時,就讓他們掉進社群的邊緣,成為不受歡迎的異類、邊緣人,為所傳的道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們是神與君王之間的中介人,在神權管治和王權管治之間的衝突和張力下,他們來在中間。無怪乎先知接到神呼召時,普遍都拒絕 (出三7-四17;耶一1-11)。當人權管治腐敗,人民陷於困境時,上主要管教君王,便興起先知,所以先知的興起與活躍集中於王國時期,跨越三百多年。先知面對王國在政治組織、軍事和宗教上的龐大規模和制度,作為體制外的平民,往往需要冒生命危險。他們有些會被善待作君王的顧問,如希西家善待彌迦和以賽亞,但多數是冷落的,有的被控以擾亂民心的假先知,因而被囚禁,或被趕逐,甚至被殺。

其次,他們出於上主的憐憫心,為受屈的人發聲。他們來在困苦無助的孤兒寡婦和兇惡權貴之間,身處貧乏受屈的人民中間,深深體會不義,渴求公義。他們認同上帝的忿怒和斥責的判語,因此,他們心靈常經憂患、愁苦。雖然發言會受苦,但若不出聲,內心又像火燒,這是耶利米的兩難。眾先知正是以賽亞書所描述的受苦的僕人,見到邪惡,會向神質問為何不主持公義審判,同時當得知並經歷百姓因神刑罰而被列國侵略時,又會痛心,為受苦的人求神赦免,求減刑。當巴比倫王寬待耶利米時,他選擇留在貧苦災民中同甘共苦 (耶三十九11-14)。他不求自己的利益,敬畏順服上主,活出仁愛的生命。這正正是他所宣揚的福音。

 

misscheung

張慧玲小姐 (聖經及實用神學科副教授)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