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的愛心倫理

love

節錄自《當公共靈修遇上離地信仰》中的「保羅靈性觀與社會倫理」,(香港:基道出版社,2015)。

現代人的靈性和靈修,與工作、家庭、社會等生活範疇,可以互不相干,以致信仰變得相當私人化。然而,在希臘羅馬社會,情況完全相反,宗教滲透生活各層面,靈性以禮制方式體現在群體中。官方認可的宗教有不少節日、慶典、祭祀活動供市民公開參與,各神明的廟宇及雕像隨處可見。這些宗教活動不單是體育競賽和政治場合的重要元素,更是不少城市的重要收入來源。各種宗教活動中,尤以帝王崇拜的影響力最為顯著,羅馬皇帝的神聖尊榮(如反映在宏偉廟宇、雕像、建築、藝術品以至鑄有其肖像的錢幣)無處不在。…

   希羅社會的宗教制度與其他制度(如家庭、政治、經濟等)互相緊扣,以致宗教生活(或靈性踐行)是高度集體化的。個體會為所屬的群體謀福祉,亦會追求個人利益,但一切都以所屬群體的觀點為自我價值的依歸,以該群體的認同和讚譽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於是,宗教的社群向度只限於這種賺取榮譽的關係,社會普遍缺乏利他主義的思想,憐恤和仁愛是得不到社會鼓勵的品德。結果,社群中常出現互相比較、爭奪榮譽的情形。…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至十四章回應教會屬靈恩賜的問題時(林前十二1,十四1),加插了閱於愛的教導(十三1-13):惟有以愛心運用恩賜,才能真正使人得益處(十三3;十四6)。在這脈絡下,更大的恩賜(十二31)就是先知講道,而非說方言,因為前者能造就教會,後者只造就自己。保羅以「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25)來表達信徒生活的道德要求,這亦表達耶穌成為贖罪祭的結果:「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八4),而「愛你的鄰舍如同你自己」(《呂振中譯本》)就成就了律法(十三8-10;另參加五14),可見按聖靈而行與愛鄰舍有緊密的關係。…

我們看到保羅著重的靈性踐行的社羣向度,是以愛為倫理準則,…

梁俊豪博士 (聖經科專任講師)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