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創12:1-3) 下集

創12: 1-3

12:1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12: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12:3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有一天,在大地上,有一個人,忽然領悟一種天命。

  他忽然對生活的一切有一種深刻的疑惑。「本地」,是他生活的領域,是他生活的疆界,他忽然有一個問號,這就是人的生命的全部範圍嗎?人活的固有領域,就是生命意義的依歸嗎?人能想像一塊更大的土地,去發現生命更大的意義嗎?「本族」,是他的親族,是他的血脈,他忽然有一個問號,人自身的親族就是人關懷的全部範圍嗎?人的關懷,能及於天地間所有的人嗎?人能關懷非我族類的人嗎?「父家」,是自己的家人,他忽然有一個問號,我真的只屬於一個家庭嗎?難道不能四海一家嗎?我身邊的敵人,難道不能看成是我的兄弟姊妹嗎?我真的要像該隱,將本是手足的亞伯看成是敵人嗎?天地間,什麼是「本地」?什麼是「本族」?什麼是「父家」?哪片大地,不可以是吾家?哪個民族,不可以是我的親族?哪個人,不可以是我的家人?大地啊,為何變得楚河漢界,你不能踏過來,我無法踏過去?人類啊,為何要生死相逼,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身邊的人啊,為何要親疏有別,不能平等相待?

  在人間,某一天,忽然有這麼的一個人,質疑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的正當性,質疑人類一直以來的生活的慣常想法,質疑世人一直以來無法擺脫的、卻是置人於仇恨深淵的習性。他懷疑過去的一切,扣問永恆的意義,追尋人類未曾踏足過的心靈世界。他想像,能容納一切人的大地,能撇開人的種族而看到那皮膚裡面的人性,能視一切人如家人。他想像,一個從未見過的世界。他想像,一個人類的伊甸園,在那裡,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像家人一樣,相親相愛。

  那是遙不可及的夢嗎?或許是。但他確實聽到那聲音,那來自上天的聲音,那來自永恆的呼喚。他心中清楚地聽到:「來吧,離開你固有的一切,本地、本族、父家,往一個全新的領域去吧。」

  這裡有一個人,一個孤獨的人,一個感悟到自己是那獨特的一個人,他登上了靈魂的高樓,望向前面,望向遠方,望盡天涯路。這是不能完成的夢嗎?前路茫茫,真的要踏上去嗎?

  他聽到那從天而來的呼喚,他領悟到,若不走上這茫茫天涯路,一切都會依舊,世人依舊,舊古以來的歷史依舊。萬古以來的歷史,是殘殺的歷史,是不讓他人站在大地上的歷史,是視家人如敵人的歷史。要這歷史繼續一萬年嗎?

  他聽到那從天而來的呼喚,他領悟到,他必須踏出去。千里之行,始於他真的走出去。那夢,看來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實現,但,就算不能實現,也要踏出去,也要保存這夢。有這夢,才能在漆黑的大地,保存一點光明。

  他知道,他要以全新的生命存在,開展一全新的國度。這國度的存在,不為自己的福祉,而為萬國萬族的福祉。如何開始呢?他要以信心——那份對終極的天地之大愛的信心——走出自己熟悉的一切。他知道自己要往何方嗎?不知道。但他有夢,他有靈魂的呼喚的引導,他有對蒼生的大愛。

  太空人岩士唐作為人類第一人踏足月球這全新領域時說:「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跳躍」。亞伯蘭(後來改名叫亞伯拉罕)離開他固有的一切的一小步,真的是人類精神的一大跳躍。生活的慣性,不再有主宰的力量。歷史的固定軌跡,不再有獨裁的力量。歷史自身的發展,不再成為人的救贖力量。歷史的發展,常常是人的力量的越發利害,暴力的越發強大,從該隱殺亞伯的兄弟仇殺,發展到巴比倫帝國對猶大國的民族滅絕。總要有人打破這循環,總要有人走出這歷史的輪迴,總要有人質問固有的一切。亞伯拉罕不將救贖放在歷史的固有發展,他將救贖寄托在從天而來的仁愛天命。這不是歷史的邏輯,這是信仰的聆聽。他不再是歷史發展下的一顆螺絲釘,他獨上高樓,成為信心之父。

  他聽到從天而來的呼喚,說:

12: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12:3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要祝福世人,就要以全新的生命存在,開展一全新的國度。這國度要慢慢開展,首先,要有一群人,甘心活出一種特殊的天命,在古時,這就需要亞伯拉罕有後裔,新生命從一家族開始,然後影響其他人,《創世記》後面的故事會發展這情節,也多次探討沒有後裔的危機。其次,一群人要活出一種特殊的生活,讓他人看見,就要有一具體的土地。土地問題,在下一次講《出埃及記》時會探討。第三,新生命的核心,是這人的生命連於神的生命。留心這句經文:「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神與這人連成一線,禍福與共。簡單說,神要透過一群人的全新生命,活出神聖,好讓人斬斷罪惡的循環,展現永恆的意義。

  在人類歷史漆黑的長夜裡,亞伯拉罕從歷史的固網中走出來。歷史的固網,聖經用字是「chronos」。亞伯拉罕從「chronos」走向「kairos」,而「kairos」就是人回應神的時刻——那具有永恆意義的時刻。

  上天揀選了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回應了上天的呼喚,他要成為天命的承擔者。人性的邪惡會在歷史中不斷活出它的殘忍,而天命的承擔者要以仁愛對抗這人性的殘酷。天降大任於人,他的人生將面對各種艱難。無視這一切艱難,亞伯拉罕——作為領受天命的第一人——毅然離開固有的一切,尋索著生命的永恆意義。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有亞伯拉罕的那種靈魂觸動?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亞伯拉罕那樣毅然起行?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像亞伯拉罕那樣以信仰活到底?

  五經的故事如何發展下去呢,要看《出埃及記》。

 

  願榮耀歸上主,願人間享和平。
 

tangsir

鄧瑞強博士 (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