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馬可福音9:30-37) 下集

鄧瑞強博士 (神學及歷史科專任講師)

  門徒在路上爭論誰為大,他們的爭論是人類根深蒂固的爭論,也是我們心底潛藏的爭論。這爭論涉及我們在真理上、在本體論上、在倫理學上,如何處置這個世界。耶穌沒有在他們的爭論框架下打轉,耶穌展示一個與權力世界完全不一樣的神聖世界,耶穌稱這世界為「天國」。

  耶穌說:「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他必做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

  有人以為,耶穌在這裡講的是爬上高位的策略。先扮懵,先做「細」,實質是扮豬食老虎,看準時機,一步登天。這種看法將耶穌看成是最成功的「世界仔」,深明如何「上位」的竅門。基督徒若有這種想法,則是跟著耶穌而卻是最遠離耶穌的人。

  耶穌是要顛覆整個「爭論誰為大」的思想框架。「爭論誰為大」是以權力作為一切生活的基礎。擁有權力,便擁有產生真理論述的力量。這真理的論述,會在「本體論」層次將所有人的本性及價值作一劃分。劃分出:誰是優越的、有價值的;誰是低下的,可放棄的。然後,以這「本體論」觀點合理化倫理行動。對於被認定為優越的,我們親近、讚揚。對於那些被認定為低下的,我們遠離、放棄。

  耶穌說:「若有人願意做首先的,他必做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

  「爭論誰為大」是迫一些無權力的人作「下人」,耶穌的世界卻是甘願成為別人的「下人」。背後的邏輯,不是權力結構,而是愛與關懷。為了愛,可以多走一步。為了愛,可以將座位讓給人。為了愛,可以將錢捐給人。為了愛,可以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放下自己,承托他人。

  這是一種新的真理論述。這真理論述讓我們看到神眼中看到的世界。在這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僕人,都是神的僕人,被差派到世上,為了神的正義,去服事身邊的人。身邊的人不是「爭論誰為大」的對手,而是我們懷著愛去服事的對象。

  一種新的對人的「本體論」的看法,便會產生一種新的倫理行動。

  耶穌作出一個示範。

9:36 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又抱起他來,對他們說:

9:37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小孩子」,在法律上、社會上、宗教上,都是無地位的。He is just a nobody. 他們無權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們是屬於大人的。在「爭論誰為大」的框架裡,這些一無是處的人,正好是欺負的對象。耶穌卻抱起他們,沒有在權力爭奪的框架下擠壓他們。對於這些無權無勢的人,耶穌視他們為保護的對象,像母親懷抱兒女一樣。

 

  接著,耶穌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這是一種身分的認同。若這個人是一個弱者的話,則耶穌便同樣視自己為一個弱者。在「本體論」層次而言,耶穌沒有視自己為高於弱者的人,而是視自己為與弱者站在同一位置的人。接待他,就是接待我,因為我與他認同。這種真理的論述,會將抱起弱者的生命視為倫理上的無上命令。這是神的心意。

 

  耶穌的說話和行動,是在一大背景下說和做的。我們回到經文的起首,看看這故事的背景。

9:31 耶穌教訓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

  在路上,耶穌和門徒談論的,是他的死亡和復活。這位從天降世的神,認同了卑微的世人,變得一無所有。十架上的耶穌,在法律上、社會上、宗教上,都變得毫無地位。He is just a nobody. 在十架上,耶穌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小孩子。耶穌與小孩子認同,不是因為小孩子得意、可愛、純真,而是因為他們是無權無勢的代表,是自己走上十架時的模樣。

  接待小孩子,就是接待十架上的耶穌。接待十架上的耶穌,一個像小孩子那樣無權無勢的耶穌,就是接待那差耶穌來的天父。

  若果我們只顧「爭論誰為大」,便不可能接近十架上的耶穌。事實上,當耶穌被釘在十架上的時候,這些「爭論誰為大」的門徒是一哄而散的。

  耶穌走上十架,他所作的,就如抱起小孩子。他以極端的愛,認同弱者,並扶起弱者。他以極端的愛,去對抗權力世界將弱者壓下去的做法。他以極端的愛,去對抗這個「爭論誰為大」的結構。

  信耶穌,到底是什麼意思?

  放下「爭論誰為大」的思維,顛覆權力結構,不以權力迫人做「下人」,而是因著愛而甘願成為服務別人的人。視一無所有的人為兄弟,接待他們。接待他們,就是接待與他們認同的耶穌。接待耶穌,就是活在天父的心意裡。活在天父的心意裡,我們便重生了。所謂「重生」,就是神聖的豐盛生命。

  聽聽耶穌的問題:「你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呢?

 

  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