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歷史的信仰

方濟各為何不是我的教宗:基督福音與大公信仰 系列

記得在中學時對歷史興趣不大,再加上在中三時一次中史考試中,自問拼了老命十分認真地去諗書,但成績不過是僅僅合格。當時曾發誓(此時等同食生菜)以後都不再讀歷史 – 但我後來在香港神學院教了十七年中國和西方教會史,上帝是十分幽默的上帝!

喜歡歷史的原因,首推當時教我教會歷史、中國教會史和歷史神學的老師,分別有梁家麟牧師、邢福增博士、楊慶球牧師和賴品超教授。他們叫我相信,一個好的啟蒙老師又具備學術素養的學者對愚蠢學生的啟發性和重要性。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認識到基督福音是一個歷史的信仰,基督宗教及它所信奉的聖經,都不是憑空「爆」出來,而是有起緣、發展、定型和更新的 – 基督宗教是一個歷史的宗教。

按楊慶堃教授的研究,中國民間宗教周而復始地滲透在中國人的生活、環境、文化之中,歷史性並不高。另外,伊斯蘭教的《可蘭經》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摩門經》,都被信者奉為神明寫下的文字,不在歷史中構成,屬於宗教而非歷史的文獻。但基督宗教卻完全不同。

不少接受福音信仰的信徒有嚴重的非歷史傾向,他們好像認為基督宗教是直接由上帝建立,耶穌基督為教主,而教會就是在第一個五旬節當日由聖靈創建起來。可惜自從主耶穌把福音交託給保羅,保羅又交託給他所建立的教會領袖後,教會在歷史的發展要不是乏善可陳,就是跌落了魔鬼的網羅。特別是中世紀教會的黑暗,反映當時的教會根本就不是教會,而是撒旦的差役,把福音的真光掩蔽了。直到他們教會的創辦人在近代才復興了真教會,而他們的教會才是真耶穌教會、真福音教會、真平安教會、真道教會….總之真正的教會在保羅離世之後,直至他們的教會出現才有接捧人。

上述的觀念要不是過於自大,就反映完全缺乏歷史的維度,而缺乏歷史的維度可說是「反福音」的。我只從三方面簡單說明:一、上帝的聖言(聖道,logos) 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約一14),可說是福音的開頭(一般稱為「高次基督論」)。連上帝都親自進入了人類的歷史,又在歷史中成就救恩(包括基督的死亡和復活),在在反映福音的故事就是一段救恩的歷史。二、基督升天後,他把福音傳講的使命交付了使徒和門徒,而使徒和門徒前往不同的文化地區宣講福音,建立教會,在不同的環境和文化下,演繹基督的死亡和復活跟信眾之間有甚麼生命的結連,因而產生了不同的教會。而這些教會均在歷史裡有血有肉地被建立,亦一步一步地形成了我們今天的福音信仰。

三、對十分重視聖經的華人教會尤其重要的是,基督宗教雖然視聖經為上帝的話語,但聖經並不是由天上掉下來的,例如新約聖經就經過差不多四百年的時間才編定今天的綱目(即27卷的新約)。在這四百年的歷史裡,教會討論了關於聖經的本質、綱目、功用的問題,爭論也不少,例如約有一半的教會在三、四世紀期間不接受啟示錄為聖經。若我們不認識歷史,就不知道原來近半接受福音的基督徒認為,啟示錄因採用當時的潮流文學手法(啟示性文學),有點怪異和極端,因而對它有所保留。

其實,知多一點教會歷史,是十分有趣,又對我們的信仰裨益很大,因福音本身就是一個歷史信息。
 
sosir

蘇遠泰博士(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