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敬拜陌生嗎?

節錄自《有種呼吸叫敬拜》中的「集體敬拜的意義」,(香港:德慧文化,2019)。

今天互聯網資訊內容廣泛,包羅萬有,信徒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透過在網上「參與」世界各地不同教會崇拜的現場轉播或錄像,也可以安坐家中,獨個兒「聽崇拜」,或是「看崇拜」;又或者信徒每天藉著個人的讀經祈禱,向主獻上敬拜,讓生命不斷調準向神,認真地以神為生命的主,也讓每天言語行為的見證,成為個人對神的敬拜。這些個人對神敬拜的行動都是好的,但能否等同或取代信徒在教會中的集體敬拜呢?信徒參與集體敬拜又有何特別意義?

集體敬拜對於現代信徒可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信仰活動,熟悉在於信徒習以為常地參加每個主日的崇拜聚會,而陌生的原因是我們對於集體敬拜在歷史及聖經基礎方面一知半解。

從舊約的聖殿敬拜,到新約聖徒的敬拜,都是集體敬拜,體現屬神的人合成一體敬拜神。

「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林後六16-17)。當神的子民齊集一起,同心敬拜神,便具體實現我們是神的殿,是神應許有祂同在的地方。信徒群體從世界中被召出來,一起聚集敬拜神。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人數雖多,但仍是一個身體,「並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作奴僕的或自由人,男的或女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體了。」(加三28,《新譯本》)若然是一個身體,必須彼此愛護、協調、尊重,一起敬拜的時候,才可獻上討主喜悅的敬拜。

原來神是要我們這群屬祂的子民一同到祂面前,專一敬拜祂,並建立及關顧我們的肢體──這是集體敬拜的重要意義。事實上,信徒需要與其他信徒交通,也需要其他信徒的靈性激勵自己。從另一方面來說,教會所有的信徒,也需要持續不斷參與敬拜生活,藉此建立他們。如果信徒在教會只是想以個人心態參加敬拜,不但對其他肢體無益,自己也無法成為一個擁有真正靈力的基督徒,故單靠己力是不足夠的。

從屬靈的角度,教會不單是以磚塊灰泥所建成的聚會所,她是神顯現、與人同在的地方。因著神的靈居住在我們裡面,我們透過集體敬拜與神交通,也與人相交,並激發眾肢體以愛心行善(來十23-25)。讓今天教會的崇拜能承載當代人的經歷,他們的挫折、傷痕、迷惑、惘然,有神與肢體一同分擔,讓人生得著信仰所賦予的光澤與深度。

 
revcheung

張天和博士 (香港神學院院長)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