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情(一)

sosir

蘇遠泰博士(神學及歷史科專任講師)

    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香港仔」。

    我在香港出生,父母都是由大陸前來香港居住。我成長於英國殖民地政府的管治下,港英政府開始投注於居民的居住(公屋的興建)和教育(九年免費教育)。我在官立小學和津貼中學畢業,有幸在香港中文大學完成學士和碩士學位。在香港教書數年,然後在香港建道神學院進修神學,因各種限制的緣故,考進中文大學宗教系完成博士學位,亦有機會進入香港神學院事奉至今已十一年。我身邊的朋友和學生絕大部份是香港人,我亦見證香港經濟發展,教會的增長。

    香港是我熟識的地方,香港文化是我成長的背景,香港社會是我活在其中之處。記得少時填寫表格,有一欄叫「籍貫」,即我的鄉下/故鄉。其實,所填寫的是我父親的鄉下/故鄉(我的「籍貫」是順德),我一生只跟父親回順德掃墓一次。若今天有人問我的「籍貫」是什麼,我會回答:「香港」。

    雖然香港並非一個十分理想的居住地方,住屋細小不在話下,交通總是擠塞,空氣混濁,人心傾向功利,但此處有我的回憶,有我的家人和朋友,又有我熟識的社會文化。記得當年中英談判,最後生產出《中英聯合聲明》,然後英國政府發出五萬個居英權以示對香港人的承擔。身邊不少朋友、教會牧者、弟兄姊妹紛紛移民,最好是去美加,否則新加坡也「好過無」。但不知何故,當年我並沒有申請移民,連申請的念頭也沒有。當時,總有一股對香港的承擔,雖然其實什麼也做不出來,但就是對香港有一份難以阻止的情:既是一種生於斯長於斯的情感,又是一種對香港的責任。其實,什麼是香港,有一個叫「香港」的具體東西我去愛嗎?還是這不過是一種超浪漫的主觀感受?雖然回答不出,但誰可以否認這份「情」的存在。回想,這可能是一種衝動,卻是難得和可愛的衝動。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