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星空的懷想 (創15:1-6) 上集

(一)唐吉訶德

  很多很多年前,看過一齣話劇,叫「武士英魂」,主角是西班牙小說家塞萬提斯(Cervantes)筆下的武士唐吉訶德(Don Quixote)。這個所謂武士,不是騎在馬上英姿颯颯的英俊少年,而只是一個像「九龍皇帝」的老人家。傻呼呼,卻執著。在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在這個失去夢想的世界,在這個看不見人的價值的世界,這個老人家卻要闖蕩江湖,行俠仗義。他拿起支長矛、穿件破舊的盔甲、騎著隻比他的頭腦更不靈活的老馬、伴住個和他癲在一起的僕人。以看似瘋癲的行徑,去面對這個瘋癲的世界。

  他遇到一個平凡的女下人,他視她為一個下凡的仙女、夢中的情人。縱使這個女人事實上多麼不值得他去珍重,但他卻無視一切事實,執意地以最高的價值尊重她。面對不完美的人,這位老人家執意看出這人最完美的地方。

  這是艱難的。在弱肉強食的地方講手下留情,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中追求謙讓,在充滿憎恨的地方播種愛,在絕望的地方散佈希望,這是艱難的。但這位傻呼呼的武士,卻執意地實現美善。

  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當我們懷疑這種生命是否可能,是否有意義時,劇中人便唱出這齣話劇的主題曲:“The impossible dream”,去夢想那不可能實現的夢。

  歌詞是這樣的: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去夢想那不可能實現的夢),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去擊敗那無法擊敗的敵人),To bear with unbearable sorrow(去忍受那無法忍受的悲傷),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走向那勇者也不敢去的地方)。To right the unrightable wrong(去糾正那無法糾正的錯誤),To love pure and chaste from afar(去愛慕那來自遠方的純真),To try when your arms are too weary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當雙臂疲倦不堪時,仍嘗試要摘那無法觸及的星星)。

  在星空下,這位武士知道,這些星星是不可企及的,但是,他卻要去摘那不能摘的星星。因為他知道,唯有這樣,當有一天要死去時,他才能安息。That my heart will be peaceful and calm when I’m laid to my rest(當我安息時,我心將平靜安穩)。星星,對這老人家而言,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卻又一定要去實現的人性的理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種生命需要多大的勇氣、毅力。

 

(二)亞伯蘭

  又有一個老人家,在星空下,無心睡眠,追憶逝水年華,想著將盡的一生。這老人家,就是今日講道經文的主角:亞伯蘭。

  創世記15:1-6這樣記載:

15:1 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15:2 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

15:3 亞伯蘭又說:「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

15:4 耶和華又有話對他說:「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

15:5 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

15:6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亞伯蘭,一個老人家,在星空下,思前想後。曾經,他離開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家鄉,經過千山萬水,來到巴勒斯坦地。曾經,因巴勒斯坦地饑荒,要逃命到埃及。曾經,因埃及法老覬覦自己的妻子,幾乎釀成大禍。曾經,要和當時的列強打一場硬仗,要救回自己的姪兒。

  種種艱難,歷歷在目,年年難過年年過,一年容易又中秋。回顧前塵,若要用一句話說盡,就是:「恩典之外,還是恩典。」沒有恩典,還能活到如今嗎?創15:1道盡這老人家心中的感受:「不要懼怕!神是我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我。」

  如今,夜闌人靜,不單思前也想後。俱往矣,俱往矣,不能數風流人物,看今朝,只是一個走不下去的老人家。每個人都渴望著生命的永恆,渴望著不朽的意義。這種永恆性,在生命朝氣勃勃時,好像可以捉摸得到,但當生命的力量逐漸消逝時,則好像變得遙不可及。

  中國人說「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以偉大的功業、傳世的著作、令人景仰的德行,去成為不朽。但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我們只是凡夫俗子,不要說偉大的功業,能每天完成辦公室裡瑣碎的工作已偷笑;不要說寫一本傳世著作,能看得懂別人的傳世著作已不容易;不要說活出令人景仰的德行,能少做一點虧心事已算萬幸。

  一般人感到生命能延續下去,是透過兒女。自己死了,但在兒女身上,我的某種生命力能存活下去。對古人而言,特別要在兒女身上,看到這種生命的悠長。但若這種生命的鎖鏈斷了呢?將是生命莫大的危機。

  一個老人家,看到自己無後,悲從中來。「無後」是無兒無女,但「無後」也就是看不見自己生命的將來還有何希望。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亞伯蘭感到的,是蒼茫大地的一片空洞,是人生意義的失落。

  在創15:2裡,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這就是說,看不見生命的不朽在何處落實,擁有一切又有何用?

明天續……
 

tangsir

鄧瑞強博士 (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