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受苦者同在

節錄自《當信徒遇上苦難》中的「教會對受苦者的牧養及心靈關顧」 ,(香港:基道出版社,2006)。

 

基督道成肉身,住在苦難的世界,進入受苦的人中間,教會跟從基督,也該如此。路加福音引介耶穌的召命是:「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宣告被據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又宣告主悅納人的禧年。」(參路四16~21)當施洗約翰派的門徒問耶穌是否基督時,耶穌以自己所作的: 「瞎子得看見,跛子可以走路,患痲瘋的得潔淨,聾子得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聽」為記號(參路七22~23),祂的著眼點不在於神蹟異能,因為祂並沒有列舉改變大自然的神蹟,乃是著眼於受苦的人得救,基督的標記是愛護和服事受苦的人。耶穌教導門徒生命的意義不在乎衣食豐富,乃在於追求神的國;神的國是由慈悲憐憫的神管治的,因此祂接著要求門徒變賣所有的賙濟人(路十二22~34)。「變賣」是指轉 換成為價值,使受苦和缺乏的人得供應,祂要求的不單是財物的變賣,更是生命的取向,以天國為念來分配地上所有的。

如此看來,教會的標記也是靠主以愛進入苦難的人中,而非只求自保和逃避;面對苦難,需要我們感同身受而非冷靜思考。教會要尋求機會為受苦者發聲,也在可能的情況下解救受困苦的人。教會也確曾努力實踐主的使命,歷代以來不斷住在受苦者中間,以下略舉見證:中世紀瘟疫爆發時基督徒和修士服事疫區的病人;德爾修女(Mother Teresa)倚靠基督的名服事貧窮及受苦的人;薩爾瓦多大主教羅米格(Oscar Romero)面對國家多年內戰,發表言論要求政府改善人民的生活,並要求軍人不要殺害無辜的平民,最終導致在一九八 0年主領彌撒時被軍方指派的人槍殺。…又如香港中國基督徒傳道會中基堂牛頭角成長坊,於當年傳染病高峯期,為牛頭角下村十三至十四座長者清潔樓宇公共地方,為長者提供湯水作預防;受苦的人深切感受被棄和孤單,而「以馬內利」的意思是神與人同在,正如行動召集人翁靜淳牧師提出行動的精神:「同甘共苦你共我─你不孤單,我在這裏」。

牧養的目的不是減除痛楚,乃是讓心靈滋長信心、愛心 和盼望,讓信徒與神連結,領悟神的同在和作為,經歷安慰。正如詩篇二十三篇道出生命的經歷:「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弔詭的是,愛主的人經歷生理或心理痛楚時,心靈可以更有深度和豐盛,可以更澄明,享受神所賜的安寧。

牧養的方向不是幫助信徒避免受苦,乃是順著神的旨意而受苦,在神加力下承受苦難繼續行善,不讓苦難在心中滋生苦毒和仇恨。牧者彼得曾教導我們:

「親愛的,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好像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既然在基督的受苦上有分,就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可以歡喜快樂。…你們中間不可有人因為殺人,或偷竊,或行惡,或好管閒事而受苦。…所以那順著神的旨意而受苦的人,要繼續的行善,把自己的生命交託那信實的創造者。」(彼前四12~19)

教會被賦予獨一的屬靈資源,就是住在我們裏面的神的靈,祂會加給我們力量,在我們心中微聲說道:「我明白」、「我知道」,這就足以使人心得安慰。聖靈的任務是見證耶穌基督,祂會使我們想起主和神的道,神的道可以使人得智慧,心靈得甦醒。正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5節所記:「因他受的懲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祂體恤我們的痛苦。因此,我們惟一的出路是專注默念祂,如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昕教導的:

「專一注視耶穌,就是我們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他因為那擺在面前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經看了羞辱,現在就坐在神寶座的右邊。這位忍受罪人那樣頂 撞的耶穌,你們要仔細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misscheung

張慧玲小姐 (聖經及實用神學科副教授)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