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與不接待

節錄自《一杯涼水:踐行接待的信仰》中的「讓教會成為接待的家」,(香港:德慧文化,2020)。

陌生人大多來自另一個文化,是「非我族類」,接待他們確實是冒險的舉動,因這樣做即容讓他們「攪擾」我們的安樂窩、舒適地帶。因此,教會若要踐行接待,必須發自內心深處去尋索真理,也願意接受挑戰,拆除藩籬,卸下恐懼。

因此,教會必須先穩住自己,信徒間多彼此認識,打造合一。接待不是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是一群願意實踐接待的人,一起建立有愛的群體,有愛就能吸引人,成為接待人的基礎。事實上,教會接待外人是信徒間相互接待的延伸,若肢體之間推心置腹,對他人也能敞開,相反,若肢體間退縮封閉,對於外人也亦然。然而,接待外人也可以成為逃避群體的藉口,當肢體彼此感到乏味,甚至互相批評,接待外人就可分散群體的注意力,利用外人來企圖修補群體間的嫌隙,但這並不是真實的接待。

如教會能視每一個外人是神的禮物,那麼信徒就會更有愛心、更能坦然、更樂意和陌生人分享,不會攘外人覺得自己打亂了大家的作息規律。同時,要明白教會為實踐接待而有所付出時,外人卻不一定會成為信徒,也不一定會投入教會生活,甚至他們真的會打亂教會的作息。教會要認定接待的目標,就是以神的愛真心關懷外人。

另一方面,教會在實踐接待的同時,也要知道自己的限制,不要墜入扮演救世主的陷阱。有時經過憐恤、用心傾聽、禱告中明辨事理後,或需要拒絕、不接待一些人進入群體中,避免對群體造成傷害。

 
revcheung

張天和牧師 (香港神學院院長)

 

 

其他港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