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傳講上帝說話的人之間,就會有不同的時候。舊約先知書就經常出現先知與先知爭辯的情況,雙方都說自己聽到神的默示,但說出來的信息和意見卻是相反。聽眾固然不容易分辨,但更多的情況是,聽眾只愛聽自己喜歡的信息,拒絕「難聽」的。這反過來促使更多稱為先知的,講聽眾愛聽的,於是聽眾會聽到更多倒向某一面的信息,產生一惡性循環。誰願承認那「難聽」的信息才是神的默示呢?
以賽亞書由第28章開始,集合了一連6篇的「禍哉」神諭 (都是以「禍哉/唉」作為開始的),有針對猶大國的,也有針對列國的,可說是很嚴厲的指責。這些神諭環繞猶大國讓如何處理與列國的關係,有可能是以賽亞與其他官員和先知在宮庭上爭辯時發表的神喻。
這第一篇神諭,開始時表面上是針對以色列北國,但很快就轉到了對猶大國的祭司和先知的指責:
「…祭司和先知因濃酒搖搖晃晃,被酒所困,因濃酒東倒西歪。他們錯解默示,謬行審判。」(28:7)
祭司和先知,應是代表管治者求問神如何應對國家及國際的事情,並將神的默示轉告管治者。但他們所領受的卻不是神的默示,他們的外在表現或許像某些正在領受默示的先知,有精神彷彿的「出神」狀態,但內裡卻不同。以賽亞直指他們只是飲醉酒(這應是一比喻),他們的外在表現是講神的默示,但他們所領受的卻不真是神的默示,而是叫人走差路、走不了直線的酒。
「因為各席上滿了嘔吐的污穢,無一處乾淨。」(28:8)
那他們所講的信息呢?以賽亞就說他們口所出的都是癈話,是污穢的嘔吐物,對人沒幫助,反而會污染周圍。
「…他要將知識指教誰呢?要使誰明白傳言呢?是那剛斷奶離懷的嗎?」(28:9)
以賽亞甚至譏諷這些祭司和先知,他們的這些信息,可以向誰作教導呢?或許只有那些如同剛斷奶、什麼都不懂的人才會聽他們。當然,反過來說,若然仍有那麼多人喜歡聽他們的話,那些人對神的認識或許仍是如剛斷奶的,未能長大;這或許也是只喜歡聽自己喜歡的說話的人的情況。
那該如何分辨呢?一方面,如果我們如同剛斷奶的,對神的認識淺薄,人云亦云,那我們的確很難分辨。唯有我們加深對神的認識,明白更多聖經中不同範圍的教導,以之成為參考的準則,才能幫助我們分辨。另一方面,越是「難聽」的信息,越要留心思考。人很容易只聽自己同意、自己喜歡的信息,忽視了來自神、但自己不喜歡的信息。這就如耶利米在宣告「難聽」的信息後,有資深的長老如此說:「當猶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彌迦對猶大眾人預言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猶大王希西家和猶大眾人豈是把他治死呢?希西家豈不是敬畏耶和華、懇求他的恩嗎?耶和華就後悔,不把自己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若治死這人,我們就作了大惡,自害己命。」(耶26:18-19)
張明光博士 (聖經科副教授)